高速铁路技术 /oa 2025年02期封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00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0 10661529 2025年02期目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0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0 854535 滇西红层大变形地质选线风险评价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1 针对滇西红层区深埋、高地应力以及软弱破碎围岩的隧道工程,软岩大变形问题日益严重,然而在选线阶段缺乏隧道软岩大变形风险评价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滇西红层区隧道工程的勘察与施工数据,基于岩石强度应力比确定软岩大变形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滇西红层区砂泥岩岩心的砂质含量与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呈正相关;(2)该地区软岩大变形普遍存在,但以低风险为主,不影响该地区隧道选线;(3)局部泥质富集带叠加断裂密集区叠加形成高风险单元,隧道选线应尽量避开;(4)隧道施工中软岩大变形等级与风险评估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本研究方法在滇西红层区隧道选线阶段评估软岩大变形风险的适用性。本研究可为滇西红层的深埋长大隧道工程选线提供参考。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1 8 2777334 杜建军, 张营旭, 宋 章, 陈 伟, 沈 维 考虑钢轨波磨三维几何的轮轨接触动力学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2 钢轨波浪形磨损是影响列车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典型伤损形式。针对以往研究将其简化为二维几何不平顺的不足,本文拓展了考虑波磨三维几何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钢轨波磨处的轮轨冲击动力学和瞬时滚动接触力学行为。为深入探究波磨三维几何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本文对比了所建模型与传统动力学模型(基于Hertz-FASTSIM算法求解)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车轮通过短波波磨的过程中,本文模型仿真得到的轮轨力波形呈现出双峰特征,揭示了波磨处于不稳定发展阶段的特征;(2)本文模型所得接触斑在纵向和横向上均表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且接触应力的瞬时变化更为剧烈,而传统模型的变化则相对平缓;(3)与传统模型相比,本文模型预测的钢轨波磨深度限值偏于保守,这主要是由于轮轨接触点的瞬时转移行为引发了更为剧烈的轮轨冲击力。然而,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两种模型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小,最终趋于一致。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7 14 1769252 柯 妍<sup>1,2</sup>, 孙耀亮<sup>1,2</sup>, 潘自立<sup>3</sup>, 安博洋<sup>1,2</sup>, 王 平<sup>1,2</sup> 一种基于泊松重建的三维地质面推演算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3 三维地质面的生成是地质建模的关键,通常需要通过钻孔、物探、勘探等资料生成地质面,这不可避免地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产状推演的三维地质面生成算法,在缺少钻孔和物探资料的情况下,也能准确生成三维地质面。该算法首先利用产状推算出地质模型的大致走向,生成大量点云及其法向量; 然后,利用泊松重建方法对点云进行全局重建,生成连续的三维地质表面。与传统的插值方法相比,泊松重建能够更好地处理不规则和稀疏的数据分布,提高模型的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可有效支撑铁路选线、地质勘探和资源评估等领域的应用。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15 21 1041188 张可军 赵 龙 罗永亮 基于特征指标与模式识别的轨道层间脱空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4 为评价无砟轨道层间的脱空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无砟轨道动力学模型,设置不同程度脱空损伤的工况,提取移动列车荷载作用下无砟轨道各部位的振动响应; 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及信号处理手段,从时域、频域、时频域、相关分析、振动传递特性5个维度,建立能综合表征损伤程度的高敏感性特征指标; 基于以上理论、技术,运用主成分分析模式识别技术,实现对无砟轨道层间脱空损伤程度的评价,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结果表明,实例中50%脱空程度得出的加权得分值介于40%、60%脱空程度之间,提出的无砟轨道层间脱空损伤识别方法准确度较高。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22 28 1273085 李文秀, 黄 浩, 赵坪锐 大面积堆载作用下桩板结构负摩阻力特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5 为研究桩板结构在大面积堆载作用下的负摩阻力特性,基于修正剑桥模型与有限元方法,建立大面积堆载作用下桩板结构与土体三维有效应力模型,研究不同桩长和桩土界面摩擦系数条件下桩基负摩阻力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1)桩板结构存在明显的群桩遮蔽效应,中心桩和边桩的中性点高度和负摩阻力均小于单桩,且以中心桩的减小最为明显;(2)无量纲中性点位置和归一化下拉荷载可采用负指数公式予以表征;(3)对比规范结果,明确了规范对于无量纲中性点高度和负摩阻力系数的适用范围,给出了两者随桩土摩擦系数变化的计算公式;(4)基于中性点计算公式、负摩阻力系数计算公式和群桩效应系数建议表,可计算出任意时刻的桩板结构负摩阻力。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29 38 2743676 袁 宇 斜井交叉隧道施工阶段CO分布规律以及通风优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6 为降低斜井交叉隧道爆破产生的CO气体对施工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探究隧道内风流流场分布和CO气体扩散特征,以三维RNG k-ε湍流非稳态模型和组分运输方程为基础,以风管送风风速、单双工作面通风为影响因素,模拟不同工况下的CO运移特性和浓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隧道掌子面与出风口沿程方向,以风筒口为分界线,隧道断面的平均风速在掌子面附近达到峰值,随后呈现减小趋势,在风筒口后方风速趋于稳定;(2)单工作面通风时,提升送风风速对CO气体排出有较为显著的效果;(3)双工作面通风时,在斜井出风口两束气流交汇处,容易形成2个明显的涡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施工通风提供参考。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39 45 1316350 韦宜霏<sup>1</sup>, 崔光耀<sup>1</sup>, 党双宝<sup>2</sup>, 侯文学<sup>2</sup> 四川盆地某车站路基上拱原因分析及变形趋势预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7 四川盆地红层区高速铁路路基上拱变形已成为高速铁路建设面临的难题。以四川盆地某客运专线铁路车站上拱路基为研究对象,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地质调绘、地质钻探、地应力测试、室内试验等方法,分析车站路基上拱的原因,并对典型变形段上拱变形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车站路基持续上拱的内因为红层泥岩在低应力作用下的蠕变性,外因为场地内存在的水平构造应力;(2)预测车站典型变形段(K 53+073~K 53+293)持续变形至2041年趋于稳定,最终上拱变形量为41 mm,目前已累计上拱24.8 mm,剩余变形量约为16 mm。研究成果可为车站路基上拱病害整治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46 50,56 1040009 郑 维, 陈明浩, 陈兴海 泥石流防治技术综述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8 本文阐述了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和危害情况,回顾了我国在泥石流研究领域的进展、防治措施的实施概况及已取得的成果,特别强调了这些研究成果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情况。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当前泥石流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指明了未来的治理方向,以期进一步提升我国泥石流灾害的防控能力,为防灾减灾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实践指导。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51 56 1090425 张永康<sup>1</sup>, 田义斌<sup>2</sup>, 张 田<sup>3</sup> 轻钢建筑屋面板连接件破坏临界风速计算方法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09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网的快速发展,铁路沿线轻钢建筑围护结构彩钢板在大风天气下频繁脱落,严重威胁高速铁路运营安全。本文针对自攻螺钉连接件的风致破坏问题,提出一种融合静、动态风压特性的临界风速计算方法。通过理论推导,建立风压-承载力映射模型,引入动态修正系数 β 量化台风脉动效应, 揭示了螺钉直径d、板厚t与支座间距s对临界风速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 d 从4.8 mm增至5.5 mm可提升风速18.3%,t从0.8 mm增至1.0 mm风速提升22.1%,而s从1.5 m增至2.0 m则风速降低34.7%。结合工程验证,提出区域性设计指南,如台风区采用S12.8级螺钉(d ≥ 6.0 mm)、Q550级钢板(t ≥ 1.2 mm)及加密支座间距(s ≤ 1.2 m),使临界风速提升至47.8 m/s(14级台风)。该方法突破传统静态模型局限,为高速铁路沿线轻钢建筑抗风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57 61 850807 陈桂龙<sup>1</sup>, 孙新宇<sup>2</sup> 轨道约束对近断层简支梁桥纵向地震响应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0 随着我国铁路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展,高速铁路在近断层地区架设桥梁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本文以一座近断层铁路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对该桥梁进行精细化建模,重点研究了扣件纵向阻力、滑动层摩擦系数以及剪力齿槽刚度等因素对铁路简支梁桥在地震作用下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扣件纵向阻力增大,墩底剪力呈现增大趋势,墩底弯矩则呈现减小趋势,且中墩地震响应大于边墩; 随滑动层摩擦系数增大,桥梁地震响应呈现减小趋势,且对边墩的影响较中墩更为显著; 随剪力齿槽刚度的增大,桥梁地震响应呈现先增大后趋于稳定; 在不同轨道约束作用的影响下,近断层脉冲地震动会显著增加主梁的纵向位移和墩底内力,但并未明显改变地震响应的总体规律。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62 69 2031964 李天铭 基于CFD的某动车所检查库通风降温方案比选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1 以成都某新建大型动车所检查库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检查库通风降温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建立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元法进行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及求解计算,系统分析了检查库内部温度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屋顶通风器与多联岗位空调相结合的通风降温方案,可有效改善工作区域热环境,在确保人员热舒适性的同时兼顾操作便捷性。该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项目的通风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参考。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70 75,98 1978473 张济辞, 王胜男, 周 璐, 李颖谦, 邬春木 隧道洞口偏压高陡边坡TF横交锚固桩技术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2 隧道施工中,因山区地形地貌复杂,岩层破碎、松散等地质条件,导致隧道工程施工困难,其中较为突出的是隧道洞口人字大陡边坡大偏压、大变形的问题。针对某高速铁路隧道出口端因偏压导致的初期支护开裂、拱架变形等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TF型横交锚固桩,并基于TF型横交锚固桩提出防治隧道边坡大偏压、大变形的一种综合加固技术。通过后期现场监测得出,所有观测桩位移率均低于5 mm/d,沉降率均低于5 mm/d,所有观测桩累计位移、沉降值均小于100 mm,且趋于稳定。TF型横交锚固桩综合加固技术能有效解决大偏压造成隧道出口的大变形问题,降低隧道施工期及高速铁路运营期的安全风险。TF型横交锚固桩综合加固技术可为隧道洞口段的施工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76 82 1507160 张湘平<sup>1,2</sup>, 张展硕<sup>3</sup>, 赵志涛<sup>2</sup>, 张 馨<sup>2</sup> 磁浮列车悬浮电磁铁温度监测系统设计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3 悬浮电磁铁作为磁浮列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与稳定性。针对行车速度、静浮时间及户外环境温度等因素导致的线圈温升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悬浮电磁铁过热、表面裂纹等安全隐患,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非接触式无源超高频射频测温系统。通过试验验证,本系统能够对磁浮列车悬浮电磁铁温度进行实时监测与精确定位,且在稳定性、响应速度和抗干扰等方面均表现良好的性能。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83 86 1115270 王富斌 水平岩层隧道底鼓整治及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4 针对某铁路隧道施工期间出现的仰拱隆起开裂问题,开展了现场地应力测试,揭示了仰拱隆起段的地应力主要以垂直于隧道轴向的水平应力为主,地应力为15.24 ~ 21.69 MPa,强度应力比为4.06 ~ 4.30,为高地应力状态。结合地层结构模型,研究了高地应力水平岩层环境下隧道仰拱半径及支护结构参数对仰拱结构受力及变形的影响。综合支护结构安全性和施工便捷性,提出了仰拱隆起段整治方案,确定了相匹配的仰拱曲率及仰拱结构参数; 通过现场力学特性试验,结合后期长期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仰拱支护优化参数的合理性。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87 93 1816430 王政松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预测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5 企业参与轨道交通项目的投标时需要承担一定的成本,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报价策略以提高中标率,成为投标企业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Elman神经网络构建轨道交通投标报价预测模型,并通过实证检验其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相比,Elman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投标报价预测中的性能显著提升,MAE降低了13.98,RMSE减少了18,MAPE降低了0.84。研究成果可以为企业参与轨道交通工程投标报价提供一定参考。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94 98 942169 周 琛 信号集中监测在道岔检修中的分析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6 作为道岔养护的重要设备,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已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系统,可采集道岔控制系统的相关数据并绘制功率曲线,通过分析道岔动作功率曲线,掌握道岔动作过程中的工作情况。本文以ZYJ7型转辙机为例,将异常曲线与正常曲线进行对比,阐明了异常曲线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此外,本文阐述了信号维护人员在工作中如何通过分析功率曲线,掌握道岔运行情况,提前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处理,以及在道岔故障时通过对功率曲线的分析,快速准确地对故障进行定位,缩减故障延时,保障现场设备的运转质量。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99 103 1014357 田东方<sup>1</sup>, 王洪亮<sup>2</sup> Z型风屏障对大风环境下400 km/h高速列车通过桥梁的防风效果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7 本文采用风洞试验分析了Z型风屏障导风角、透风率、高度对简支梁桥上列车和桥梁气动性能的影响,通过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了不同风速下桥上列车运行的安全性问题。结果表明,(1)与不设置风屏障相比,安装Z型风屏障后列车高度范围内风速最小减少40%; 适用于简支梁桥的Z型风屏障的最优参数为导风角度20°、透风率30%、高度3 m;(2)对不设置风屏障的简支梁桥,桥面风速超过25 m/s时即应限速行驶,超过30 m/s时须停运;(3)设置Z型风屏障后,风速达到40 m/s列车仍可按设计速度400 km/h通过桥梁,风速达到60 m/s时,列车仍可按100 km/h的速度安全运行;(4)Z型风屏障合理的挡风、导风结构减小了大风对桥梁的影响。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104 109,115 1661137 薛 鹏, 吕 娜, 张 鹤, 金怡新, 钟洪军 市域(郊)铁路成眉线地下工程浅层天然气分布特征及评价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8 市域(郊)铁路成眉线(S5)眉山城区段地下区间位于盐井沟气田圈闭范围内,浅表地层具备受油气浸染的条件,且浅层天然气对盾构隧道的施工运营影响巨大。通过有害气体全孔检测方案以及创新性的分层检测方案,分别揭示出眉山城区段地下区间浅层天然气在线路纵向与高程的分布特征,并对区内浅表地层瓦斯富集及运移模式进行分析,据此提出隧道选线建议及防控措施。相关勘察工作对成都平原区类似隧道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110 115 1305134 任 云<sup>1</sup>, 陈明浩<sup>1</sup>, 邱 鹏<sup>2</sup>, 张培盛<sup>3</sup>, 陈兴海<sup>1</sup>, 许晓君<sup>1</sup> 粤东城际铁路潮州东至汕头段开行高速铁路下线列车方案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19 为实现潮州市中心城区居民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提升粤东城际铁路竞争力,本文以粤东城际铁路潮州东至汕头段为背景对开行高速铁路下线列车方案进行研究。粤东城际铁路采用自主独立运营模式,与国铁在运营主体、车型、运输组织模式、信号控制系统等方面存在差异,开行下线列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对客流需求和跨线列车开行方案进行分析,验证了开行高速铁路下线列车的必要性,其次以运输组织和汕头站工程方案为支撑,确保高速列车下线运行,最后对增开下线列车后方通道能力适应性和路网效益进行测算,证明了开行下线列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研究成果可对国铁下线实际运营提供一定借鉴。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116 122 1931496 高卫东, 谷乐阳, 田祥龙, 杨 欢 楚大铁路与大丽高速公路连接线交叉方案探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502020 大丽攀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中,需要改建楚大铁路并将其引入新建的大理北站,在改建过程中楚大铁路不可避免地与大丽高速公路连接线产生交叉。为确保改建方案科学合理、工程投资造价可控,本文重点对交叉方案的合理选取进行研究。通过对线路走向、坡度、安全因素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的综合比选,得到合理的交叉方案,并针对该交叉方案提出了安全的工程措施与施工方法。研究成果可为类似铁路与公路的交叉方案选取以及工程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025年04月20 00:00 2025年02期 123 126 1060901 姜 莉, 李 杰, 杨 枭